培育鑽石和開採鑽石的差異

「培育鑽石」和「開採鑽石」都是純碳組成的立方晶體,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、晶體結構、光學特性和物理特性,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來源出處,也就是孕育兩者的環境條件不同。

開採鑽石出處為地球,自然環境處於天時地利下,才能夠被孕育出來,是地層深處極度高溫和高壓作用下,歷經漫長時間所形成的自然產物;而培育鑽石出處為實驗室,透過卓越精密的技術,人工模擬天然環境所需的龐大能量,打造出具有高溫的生成環境,使碳聚合在籽晶上形成的人造產物。

培育鑽石的嶄新定位

實驗室培育鑽石是真的鑽石嗎?答案是肯定的,培育鑽石已經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(FTC) 歸納在「鑽石」的定義中,擁有嶄新身份,「培育鑽石」也是真的鑽石!
現今,培育鑽石不再是處於研發階段,而是達到巔峰境界的成熟產業,具有卓越的技術能夠成功產出高等級商業鑽石,如何擴編增產是目前各家公司進行突破的新目標,為此,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(FTC) 重新擴大了「鑽石」的定義,培育鑽石被正式歸納在內,這個變更已經被列入珠寶指南中。

1956年,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(FTC) 首次對「鑽石」進行定義:「鑽石是一種純碳以等軸晶系方式結晶的天然礦物」,也就是說,只有從礦床開採出來的鑽石才能被稱為「鑽石」,當時的時空背景確實如此,培育鑽石的能力還無法產出好的商業用鑽石,大多只能用於工業用途。

不過隨著培育鑽石的技術不斷躍進,實驗室的技術已經邁向成熟穩定階段,除了能夠產出高等級的商業美鑽,還能挑選彩鑽顏色,實驗室培育鑽石在未來已經可以成為鑽石的常態來源。

因應培育鑽石精進的技術,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(FTC)一致認同原始的「鑽石」定義已不再適用,決定刪除「天然」這個原本出現在定義中的用詞,重新給予「鑽石」全新的定義,這些更動發佈於2018 年的珠寶指南中,從此時開始, 「鑽石」的認定有了全新的方向。

因為不再局限於來源出處,「開採鑽石」和「實驗室培育鑽石」都正式納入鑽石的類型,培育鑽石因此擁有了嶄新的定位,相信未來在市場上也會打破許多刻板觀念。
不過為了不要造成消費者的混淆,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(FTC)特別申明,銷售時仍要清楚註明鑽石的來源。

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(FTC) 為了避免產生消費糾紛和混淆,特別申明培育鑽石必需在銷售時加註來源,並建議使用”人造/實驗室培育 (MAN-MADE / FOUNDRY / LAB-GROWN) 鑽石”等字詞,讓消費者可以清楚明瞭,另外,也建議不要再使用”合成 (SYNTHETIC) 鑽石”來描述培育鑽石,因為”合成”這個字詞容易讓消費者錯誤連結為”人造仿品“或”假的”等方向。

目前已拋光且切磨的培育鑽石,最新的刷新紀錄已經可以超過 14 克拉,而且是無色 (F) 且高淨度 (VVS2) 等級,相信培育鑽石除了擁有嶄新的定位外,未來也會創造出驚訝世人的世界紀錄。